一大筐毛桃一小筐猫

后悔小时候没有参加辩论队

周末与我妈进行了两周一次的视频。以前她每次视频要提一次生孩子的事情,我有一次终于爆发,说如果再提就不要视频了,颇让她消停了一阵。最近我对她的态度好点,导致她以为又可以放飞自我。于是这次视频她提了三次生孩子的事情。

——嗯像你们这样锻炼身体好,把身体养好了,就好要宝宝了。

——(我跑步划船只是为了减掉回家期间你和我爸喂给我的五斤肥肉。)

——生孩子好啊,你看我们现在有了你就有了期待。

——(对,是对我继续生孩子的期待。)

——今年千万不要避孕了啊。

——(这话越界了吧。再说你给过我充分的性教育吗就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什么不要避孕。啥叫性生活?啥叫避孕?啥叫隐私?)

括号里都是我事后想起来应该怎么怼回去而当时因为只顾着翻白眼而没想起来说的话。急智能力太差了,真的发现辩论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时间翻回高中大学研究生,只恨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好好学习这项技能。

如果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我可能一辈子不生孩子,也可能早就生了孩子。我并不喜欢小孩,朋友的小孩我礼貌性逗过一次以后就不会想再玩。我的耐心非常差,而且不喜欢教育人。但我又觉得我懂小孩,比如小孩不需要大人用嗲音跟他/她对话,小孩需要的是把他/她当平等的人来对待(因为我自己做小孩时的记忆还没有消失)。而且纯出于传递基因的自私角度,留下后代也未尝不可。

然而我妈越催,我越抗拒生小孩这件事。因为潜意识里我非常害怕当有那么一天我告诉我妈“我怀孕了”,她会喜上眉梢地来一句“哎!这就对了!”——这就像一句嘲笑,嘲笑我逃了这么多年还是掉进了窠臼。纯顺从父母意愿做事会使我生理上感到不适,父母非要用隐晦的语言指导我性生活不要戴套更让我反胃。也许这是因为没有得到释放而延长的叛逆青春期,更也许是父母以为自己的子女还在青春期。父母仍然觉得30岁的子女没有判断计划事情的能力,仍然对子女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发表一下意见才安心。在中国人心里就没有“边界”两个字。更没有“闭嘴”两个字。

看了李老师爸妈的故事之后,常常在想,相比之下我爸妈很好了,没有在我上小学后继续打我,没有天天吵架让我害怕,我又在痛苦抱怨什么呢?然而只有100块钱的穷人的痛苦并不能因为只有10块钱的穷人的更痛苦而消失而减弱。我也尝试通过了解爸妈不受重视又没接受过足够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来谅解他们。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因为尝试和努力都是我单方面做的。我妈只会选择性屏蔽她不爱听的话,并不在乎我的真正想法。比如聊天时她总抱怨我没话跟她聊。然而当提到我感兴趣的话题,她的眼神就放空;聊她感兴趣的话题吧,但凡我说句她不同意的话,她又会一言不发,或者说“我不懂这个”,仿佛这样就能装作我没说过这句话。

父母令人无能为力,有些同龄人也非常令人生厌。我发个锻炼身体的微博,就有留言说哈哈这是要备孕吧。一对夫妻刚怀孕,饭桌上祝贺他们,他们立刻问,你们有没有计划啊?因为缺乏辩论技能,依旧都没有畅快淋漓地怼回去。最近的圆桌派妇女节特别节目里面,徐静蕾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朋友结婚我也祝福他们得到幸福,但不代表我自己想结婚。这个道理很简单啊,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懂呢。也许是因为人人天生是未婚无子状态,从无到有的变化,从简单的逻辑上看,比没有变化强。但是这个世界多复杂啊,大部分人天生还都是没病的状态呢。

评论(1)